裸辞后,我跑去干体力活!
打工人,真的累了。
究其原因,是这届的打工人不想再费脑子了。
AI都能直播了,打工人开始脑力危机?
一夜之间火遍全球的ChatGPT,让打工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。迭代了多个版本,ChatGPT也进化出了非同小可的逻辑思考能力,从最基础的问答、作画,到简单编程,虽然ChatGPT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,但实力已然不容小觑。
随之而来的,则是大家对于一些职业和岗位未来发展的担忧。如果我们去问ChatGPT,人工智能的时代来临,最有可能被替代的岗位是什么,它会给出如下答案:
虽然我们都清楚,短时间内,我们不会真的因为人工智能而大量失业,但近在眼前的事实还是提醒着每一个打工人:“让你费脑的工作,对于科技来说,只是小菜一碟。”
甚至在最近的新闻里,一些公司已经采用AI数字人直播了。
那么,对于不太受威胁的行业和岗位,难道就能轻松了吗?
刚刚结束的2022年度司法考试,全国共有29.4万余人报考。虽然通过率有一半左右,但这也意味着,每年还是有十多万的人才涌入法律行业,展开愈发激烈的竞争。更不用说已经来到白热化阶段的考公市场,和一个多余的hc也挤不出来的互联网大厂……这些动用智识的行业,入口都早经被挤得水泄不通。
于是这届打工人,索性“破罐子破摔”了:既然费脑子的工作这么难做,我去干体力活还不成?
费脑不如费体力?
动脑工作的打工人们,想“出卖体力”,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来到社交媒体,总能看见被工作折磨到头晕脑胀的人,想从单纯快乐的体力劳动里寻找救赎。
对久坐办公室的职场人来说,体力活也不是想干就能干的。
在烈日严寒下奔波,用肩扛、用手提,这样艰苦的工作,他们大多数人自然承受不了。对于这些疲于动脑的打工人来说,他们想做的体力活,更像是能让他们大脑放空的简单工作,追求的不是筋骨的劳累,而是精神的放逐。
可难道真的发现了这样的工作,就能无缝衔接,得心应手地干起来吗?
▌Kassy
深觉自己的工作实在太折磨人了。想方案、做PPT、和客户battle,虽然都是固定的这套流程,变态的地方就在于,每次都要想出些新的花样。
于是有一天,坐在咖啡馆里,看着店员,我的心思开始活动起来。作为不喝咖啡会死星人,把爱好当工作如何?更何况,做咖啡对我来说,更像是一种享受,想到自己可以在蒸腾的咖啡香气里持续放空,我当即就有种钻进吧台后面的冲动。
在咖啡店坐到晚上,客人也快走光,和做咖啡的小妹有一句没一句地攀谈着,看着她微微颤抖的小臂和生无可恋的表情,我瞬间就明白了一切。
啊,原来工作后的疲惫是相通的,不管动脑还是动手,心永远是累的。
▌小常
换工作空窗期的两个月里,我真的去做了一段时间“体力活”。说是体力活,其实就是“打框”,归根结底还是坐在电脑前的工作。
打框,又叫数据标注,其实就是把图片里的信息圈出来,用于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。自从辞职之后,就总能在短视频平台刷到数据标注的推广。一听到什么数据训练、人工智能,起初我以为这是个多有技术含量的工种,了解之后才发现,这份工作本质上和登录账号的时候玩的图形验证码差不多。
闲着也是闲着,二话没说,我就干了起来。上手倒是很快,根本不需要动脑,刚开始还觉得新鲜好玩,可干着干着,我就有点迷惑了。大量高度相似的图片,看得人头晕眼花不说,一想到圈完这一整张图片,自己却连一毛钱都挣不出来,才惊觉原来自己的时间变得这么不值钱。
所以体验了一次这样纯拼体力的计件工种之后,我还是快马加鞭地找了下一份工作,继续消耗脑细胞了。
不难看出,“体力活”有的时候也只是打工人们的嘴上痛快,不费脑子的工作,看起来十分简单美好,但真的让大家放弃运用智力与知识工作,就算身体受得了,钱包也受不了。
当代“孔乙己”,该如何自救?
既然体力劳动的性价比也不尽人意,大多数人还是不得不回到费脑的旧路上,那么脑力劳动的尽头在哪里?行走在职场上的本钱,究竟要建立于什么样的基础之上?
最近,“孔乙己文学”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。接受过教育、掌握了知识的“孔乙己”们,到底应不应该放下身段,去干“骆驼祥子”的活,每一方的答案都不尽相同。
但重要的也许并不是“孔乙己们是否应该脱下长衫”,而是“想放下身段的读书人们如何快乐劳动,不想脱下长衫的孔乙己们应该如何自救”。
说起来,无论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,还是扮演沟通的角色,甚至是钻营人情世故,都可以称得上是不同程度的脑力劳动。只是真正有价值的脑力劳动,总是建立在
摆脱脑力劳动的疲惫陷阱与需求危机,需要的恰恰是真正的动脑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