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世界已冷酷至极, 让我们携手前行。
自助收录

我月薪一万的同事,一年存了11万...

职场达人12个月前发布 孤城孤刀
335 0 0

我月薪一万的同事,一年存了11万...
有多少人在工作前,都以为工作了就可以脱贫致富;工作后才知道,工作才是负债的开始。毕业前信誓旦旦:“爸,我给你买路虎”,工作后低声下气:“爸,工资还没发,给点钱。”
大学的时候以为自己月光是因为生活费少得可怜,工作了才发现,当代年轻人是真的很难存下几个钱。
我月薪一万的同事,一年存了11万...
1 两种极端方式,榨干了年轻人的掌控感
1. 极端消费,看轻储蓄
消费主义盛行的时候,“储蓄零”“负翁”普遍存在于格子间中。
倒不是为了买房、买车,他们信奉“花明天的钱,圆今天的梦”,仅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,就能让本就不多的工资捉襟见肘甚至背上贷款。他们不再延迟满足,而是尽可能地放纵自己的消费欲望,放弃对于钱包的掌控力。
就拿在上海工作的吴优来说,她每天都要喝一杯34元的Peet's澳白,偶尔要有茶品甜点,周末要去探店打卡,换季还要买新款衣服鞋子包包,工资所剩无几是正常,花呗刷爆也不意外。
对精致生活的高反馈,一手促成了一种超越阶层幻觉的超前消费焦虑,让很多年轻人背着高负荷消费沉重地生活。
广漂女孩粥粥,也是月光族中的一员。她背着LV,穿着COACH,进出各类高档餐厅,但在没有人的时候,她在逼仄的出租屋里吃的是方便面,她的名牌外套下的内搭更多时候是拼夕夕的20元拼单,还要叠加3元的月卡优惠券。
她把表面的光鲜展示给了别人,却把真实的局促留给了自己。不知道关于体面的表演她能持续多久,但演到最后,结果都是皇帝的新装。广州再怎么浮华,她都是这个大城市中无根的浮萍。
白领身份不该是一种枷锁。配得上这种身份的是可以让自己在这个行业扎根的工作能力,而非广告营销中心白领的行头标配。更多时候,消费品的贬值从你刷卡撕掉吊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计时了。
我月薪一万的同事,一年存了11万...
2. 极端储蓄,让生活失重
本以为父辈的储蓄基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,在新一代的身上彻底颠覆。没想到办公室来了个98年的小朋友,她一个月的工资到手一万多,一年存款却达到了惊人的11万。显然,她的储蓄故事代表了另一个极端。
在她风轻云淡的吐出“11万”这个数字时,周围人全部停下了手里的工作,问她是怎么做到的。
她在市里的城中村找了一间自建房,公共厨卫,一月400元。其他开销除了通勤坐地铁的支出外,就是每天去超市夜场捡漏买低价菜了。就连偶尔中午在食堂吃剩的饭,她都会打包回家,晚上接着吃。她没有朋友,没有社交,没有娱乐,也没有生活。
她存款的秘诀不是什么发现了款潜力股票,也不是找到了钱生钱的秘诀,只是因为她学会了极致“自律”和苛待自己。
本以为她这样做,是因为她家里有重病的父母或者等待扶持的弟弟。但生活可以不按剧本演绎,她是独生女,她的父母身体健康,都是企业职工具有养老保障。按理来说,她本不必如此。
但她就是对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有所执念,对花钱有来源不明的负罪感。账户里的数字是她安全感的全部来源,就连买一块30元的蛋糕都会让她内疚好几天。
表面看来她掌控了生活,丰盈了储蓄账户,但实际上,她跌入了“不配得感”的深渊。
2 会储蓄要生活的量感,也要质感
当某一种现象经历过极端的较量,便会自发调解,直到回归正常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探索新的薪资分配方式,逐步与自己的存款金额和解。
薪资不再成为量化成功与否的指标,“一笑置之”或“等闲自嘲”成为了年轻人的新态度。对于存款的数字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新的视角。
比起极端储蓄,更多一没背景,二没地缘性优势的年轻人真正的痛点在于“很难有所储蓄”。换句话来说,除去生活成本,他们手里的钱所剩无几。
但贫穷就一定会限制住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吗?答案是否定的,金钱局限和生活局促并不成正比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以一种摒弃消费主义陷阱的方式,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品味。
我月薪一万的同事,一年存了11万...
买不起全新就上闲鱼买二手,二手家具爆改也能改出高级感。淘货女孩男孩们有了自己的新思路,亲自下场设计生活空间,以及工作环境中的好物。
二手改造不仅省钱还环保,还可以强化设计思维,释放打工人被KPI固化的头脑;改造过程的体能释放又可以很好的放空压力,起到疗愈的效果;改造结果又会再度刷新普通人对生活的满意度。
如果说空间是生活质感的底色来源,一日三餐就是工作生活的充电器。对于很多人来说,日常饮食是重头支出。外卖省事好吃但太贵,偶尔的自我奖励还行,每天点外卖的话,不如去后厨打工。
于是,职场中兴起了自己做饭一人食的打卡社群,大家在社群里拍照上传自制的餐食。不仅氛围感十足,还节省了大笔开支,即便是算上水电燃气成本,平均一天的餐食支出也才十几块钱。荤素搭配,营养健康。
这些只是年轻人储蓄小妙招的冰山一角。比起之前的极端享受和极端自虐,年轻人选择了参与生活,在与生活的交手中再度夺回了属于他们的掌控力。他们不仅平衡好了欲望,也看清了需要和想要
有人说“世人慌慌张张,不过图碎银几两。可偏偏这碎银几两,能解世间万种慌张。”一过30岁就会发现生活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。成年人的生活是很脆弱,带足盘缠才能有安全感的前行。
但是不论是极端挥霍还是极致省钱都不可取。一个人这一辈子能赚到的钱是可以算出来的,横着比,徒增焦虑;拼命省,失去当下;使劲花,透支未来。别让存款焦虑扼住生活的咽喉,哪怕是不太多的数字,懂得知足就好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开发者导航新手教程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