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&必应权4, 日IP8000. 查看详情
自助收录

哪些因素会让你在工作时感到抑郁呢?

职场达人1年前 (2023)发布 孤城孤刀
288 0 0

开了“静音模式”的办公室,压抑得让人想离职
哪些因素会让你在工作时感到抑郁呢?
工作强度大,KPI难以完成?利益争夺下,同事间勾心斗角?干的多拿的少,老板太偏心?让人身心俱疲的超长通勤?……
最近,我发现了一种新型职场emo——“静音型”办公室。
网友吐槽,入职某国资背景的企业4个多月了,办公室里40来个人,但是每天大家说话不超过10句,包括“早”“下班了”“我走了”也算3句话。再加上工位太显眼,不太好摸鱼,缺少交流的办公环境更让他感到压抑。
哪些因素会让你在工作时感到抑郁呢?
在互联网的记忆里,对同事社恐似乎是当代职场人的社交属性。非工作不联系,不主动加同事微信,发朋友圈也要设置好对同事不可见……
“云协作”盛行,同事之间还有必要口头交流吗?
1 安静派:我是来工作的,不是来社交的
@卡卡 被话痨的同事害得天天加班
在新媒体公司做编辑,命已经很苦了,甲方提修改意见要加班,出了新热搜也要加班。然而更多时候,导致我加班的原因,都是同事之间没什么意义的唠嗑。
写内容本来是一个需要沉下心来思考、输出的高强度脑力活,可是坐在开放的工位里,时不时就会被同事打断,思路每断一次,至少要花10分钟才能回到之前的状态。
这么一天天下来,下班时别人都能走了,我的稿子还差一大截,只能一个人加班,安安静静地码完稿子。
哪些因素会让你在工作时感到抑郁呢?
@小柳 社恐人设省了不少麻烦
去年背上了房贷,为了存钱还月供,我回避了大多数社交活动,尤其是跟同事一起喝奶茶、自费的团建聚餐之类的。
刚开始拒绝别人时有点纠结,害怕自己被边缘化,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。时间长了确实有点被孤立的感觉,同事好像都不怎么主动找我说话了。
我也不是那种没话找话的人,所以有时候甚至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,需要沟通就在钉钉上打字,以最言简意赅的方式交流。
每天自己带饭,不参与一切聚餐活动,也不跟同事闲扯。省钱之余,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,属实是意外收获了。
@司琪 听同事聊天快恐婚了
我们这一小片有6个工位,都是女生,除我之外都是已婚状态,还有两个是职场妈妈。
最让我头疼的就是每天早上的头一个小时,在工作忙起来之前,大家基本上都会扯七扯八的聊一会儿,话题大多数围绕夫妻关系、婆媳关系、子女教育之类的家长里短。有时还会听到一些很狗血家庭矛盾,听得我都恐婚了。
我不想加入讨论却又时常被cue到,感觉每天上班都在被迫社交,很是头疼。
2 活跃派:沉默的办公室,没有人情味儿
@草莓布丁 因为失去“话搭子”辞职
公司里聊得来的同事不多,我跟大多数人都只有简单的工作交流,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。
去年来了个新同事,跟我年龄相仿,难得的是兴趣也相投,所以我俩自然而然结成了“话搭子”,工作忙的时候头脑风暴,不忙的时候相互种草。
那段时间,每天去上班都特开心,即便是年底忙得喘不过气的时候,也觉得跟她一起吐槽很有乐趣。
上个月她考上了事业编,辞职了。她走了以后,办公室又变得冷清清的。我对这份钱少事多的工作也没什么可留念的,不久后就跳槽了。
@Nic 工作使人丧失语言能力
身为一只码农,每天的工作环境都是一片死寂,感觉自己快要失去言语功能了。
关键身边的同事维持这样的工作状态六七年,有时候很困惑,难道他们都没有沟通的需求吗?
如果当初考虑到工作性质,我一定会选择老师这样的,至少每天有机会可以讲讲话的职业。
哪些因素会让你在工作时感到抑郁呢?
@陈陈 E型人格碰上I型的上司
MBTI我是E型人格,研究岗本来就挺沉闷的,有说有笑地工作,对我来说就是解压了。
但我领导是沉默寡言型,每天黑着一张脸,不苟言笑。刚开始我还会主动找他沟通,聊聊工作进展什么的,可他还是个“句点王”,无论我说什么,他都能以一句话快速终结,然后发给我一堆要研读的资料。
每天我俩都是各跑各的数据,他不愿意说话,我也不敢出声了。办公室比图书馆还安静,冷清的只有资料翻动和键盘敲击的声音,太压抑了。
3 职场沟通的AB面
我曾经有一段漫长的线上办公经历,那是在疫情之前,多数职场人还没有真正感受过“云办公”。起初,一个人“沉浸式”工作的效率非常高,每天8小时的工作量,压缩一下,3-4个小时就能保质保量的完成,剩下的时间我都可以宅在家里做自己的事。
然而时间长了,我慢慢感受到了压力、郁闷,因为工作遇到困难时,没办法获得同事的及时支持;阶段性完成了一个项目,也没人跟我分享那份喜悦。
没人交流的工作环境,我被一种孤立无援的感受吞噬了,这种孤单逐渐演化成内耗,我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,开始厌倦工作,逮住机会跟同事交流时既兴奋又要保持小心翼翼,担心打扰到他们。
这段经历让我充分共情每天跟同事交流不超过10句的那位网友,他的工作环境是有多么的压抑。
回顾安静派和活跃派的遭遇,职场人究竟畏惧怎样的沟通环境呢?
A面:随时打扰,没有边界。
同事之间的交流没办法严格从效率角度来衡量。
有时候一个人苦思冥想整天都想不出来的方案,可能几个人思想碰撞一下,半小时就能把创意玩儿出花样来。但工作中同样有需要一个人静坐几个小时,进入心流状态去完成的任务。这种时候,哪怕是一句工作相关的交流,都足以拖垮你的进度。
哪些因素会让你在工作时感到抑郁呢?
更何况办公室里的交流并不总是与工作相关的。碰上八卦的同事,坐在工位上也可能被“查户口”。更有超级健谈的同事,就像有“暴露癖”一般,热衷于把自己的私生活说给别人听,毫不顾及你是否真的关心。
B面:职场孤岛,孤军奋战。
随时打扰的反面,是死一般的沉寂。
办公室里明明坐满了37℃的大活人,却仿佛一条不停作业的流水线,而你就像是一台没有想法、有没感情,甚至没有体温的工作机器。
然而人并非机器。
职场沟通也不是协作文档里的@,办公软件里的弹窗消息,或者是邮件里的几句公文就能全部替代。
工作中交流并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,促进协作,更重要的是增进人与人的情绪连接,缓解压力,获得支持与认可,从而发现薪资报酬之外的自我价值。
如何平衡AB面,找到有交流,不被过度打扰,又有边界,也有情感流动的职场交流模式呢?
除了办公环境本身的状态外,你怎么做,也很重要。
如果处在比较聒噪的办公环境中,你可以寻找一个工位之外,相对安静的会议室或休息区的角落。或者是准备一个降噪耳机、一顶低帽檐的帽子,提醒同事“我需要一段安静的办公时间”。
如果同事们都不擅长交流,你可以做那个“破冰者”。工作中总有些问题,面对面交流会比打字更直接、高效,不妨借此机会约好时间向他们请教,或者发起一场话题讨论会。
不论AB面,被职场沟通问题困扰,都不能简单粗暴的归结为打工人的“矫情”。沟通的背后,牵引出的是更深层的情绪问题。既然工作的辛苦无法避免,为什么还要加上一层“心苦”呢?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