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信息流与社交算法主导的网络环境中,很多人都在寻找一个更纯粹的表达空间。传统的社交平台让讨论变得碎片化、短暂且浅层,而真正深刻、有建设性的交流却越来越稀缺。Xu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——一个鼓励“继续思考”的新型创意社区。它通过独特的「续写」机制,让用户不再局限于“回复”或“评论”,而是能在他人思考的基础上延展出新的方向,构建出多维度、非线性的知识网络。
Xu 是什么?
Xu 是一个基于“内容续写”理念打造的创意社区网站,面向希望以文字表达思想、分享灵感、共建知识结构的创作者与思考者。不同于以社交关系为中心的平台,Xu 更关注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延展性。用户可以从一个想法出发,围绕主题进行多层次创作,从而形成开放的讨论结构。
平台秉持“去干扰、去算法”的原则,不以热度或粉丝数量决定内容曝光,而以自然阅读路径促进思想传播。简洁的界面和轻量的交互设计,帮助用户专注于内容本身,而非数据与外部评价。
网站地址:https://xuxie.net

核心功能
Xu 的设计理念围绕“延展思维”展开,无论是写作者、设计师还是普通读者,都能在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。
主要功能包括:
- 续写功能——基于现有内容延伸新观点,构建非线性思维链条。
- 分支讨论——当话题走向不同方向时,可自主创建新分支,避免冗长回复。
- 无算法推荐——内容按时间与主题自然排序,确保公平展示与阅读自由。
- 纯净写作界面——无广告、无社交干扰,提供沉浸式创作体验。
- 主题聚合——同一主题下的所有续写与讨论自动关联,方便阅读与探索。
- 社区标签系统——支持多标签创作,让作品在不同语境下被发现。
- 匿名与实名创作并存——用户可自由选择展示身份,保持思考的独立性。
- 完全免费使用——注册即可参与全部功能,无隐藏费用与订阅。
使用场景
Xu 适合任何希望以文字为媒介进行思考、表达或协作的人群。无论是创意发想、学术探讨还是兴趣交流,都能在这里找到自然的表达路径。
| 人群/角色 | 场景描述 | 推荐指数 |
|---|---|---|
| 创作者与作家 | 希望通过续写机制拓展灵感、积累素材 | ★★★★★ |
| 学者与研究者 | 用于记录研究思路、讨论学术观点 | ★★★★☆ |
| 产品经理与设计师 | 在多线程讨论中捕捉创新想法 | ★★★★☆ |
| 普通用户 | 记录日常见解,与他人思想交汇 | ★★★★☆ |
| 社区建设者 | 探索新型非线性讨论机制 | ★★★★★ |
操作指南
Xu 的使用体验被设计得极为直观,新用户只需几步即可上手:
- 进入网站首页,点击「注册」或「登录」创建个人账户。
- 在首页浏览推荐主题,或通过搜索功能找到感兴趣的内容。
- 点击任意帖子进入详情页,选择「续写」开始创作你的延伸内容。
- 若有新的想法方向,可选择「创建分支」开启新的讨论链。
- 发布后,系统将自动为续写内容建立关联,方便他人阅读与接力。
- 使用「标签」功能为内容添加主题,增加被发现的机会。
- 可通过「个人主页」查看自己发布的所有作品与续写链。
- (注意)Xu 不支持图片或外链展示,以保持文字的专注与简洁。
支持平台
Xu 目前主要面向 Web 用户,访问地址为 https://xuxie.net/。
网站采用响应式设计,兼容桌面浏览器与移动端浏览体验。用户无需下载 App,即可直接在浏览器中完成所有创作、阅读与互动操作。未来版本将计划推出平板与 PWA(渐进式网页应用)支持,以提升便携使用体验。
产品定价
Xu 采用 完全免费 模式,用户注册后即可使用全部核心功能。
平台不包含广告投放,也无付费墙或订阅系统。未来若推出高级功能(如协作空间、私有群组),也将以自愿支持或一次性购买为主,不影响基础功能的开放性。
常见问题
Q1:Xu 是否需要实名注册?
A:用户可自由选择实名或匿名注册,平台鼓励以思想交流为核心,而非身份展示。
Q2:平台内容是否会被算法推荐?
A:不会。Xu 坚持无算法干预,所有内容按时间顺序与主题聚合自然呈现。
Q3:使用 Xu 是否安全?
A:Xu 不收集额外个人数据,所有发布内容存储在安全服务器上,且支持账户删除与数据导出。
Q4:是否支持中文与英文内容?
A:目前 Xu 以英文界面为主,但支持中英文混合创作。用户可自由使用多语言进行表达。
Q5:Xu 在哪些地区可以访问?
A:Xu 面向全球开放,任何地区均可正常注册与使用。
开发者小结
Xu 的价值在于重塑“讨论”的逻辑。它并非一个信息流平台,而是一个让思考得以延续的结构化社区。对热爱写作、研究或交流的人来说,Xu 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低噪音空间,可以不受算法影响地构建思想网络。
然而,对于追求即时互动或社交曝光的用户,Xu 或许不够“热闹”。它更适合那些希望以持续创作、逻辑延展为核心的人群。无论是创作者、研究者还是独立思考者,Xu 都是一个值得驻留与耕耘的社区。
